《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2》发布──天津有望成为京津冀仓储物流中心

寻仓记京津冀 2022-05-19 19:29:01
日前,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2》(简称《报告》)。《报告》围绕“区域协同治理”主题,从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协同治理创新

《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2》发布──天津有望成为京津冀仓储物流中心


天津日报 作者:张兆瑞 刘畅 张磊


  日前,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2》(简称《报告》)。《报告》围绕“区域协同治理”主题,从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协同治理创新与保障等方面评价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效,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区域协同治理的策略和方向路径。


  “双城”联动引擎作用凸显


  “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是京津冀城市群的骨架。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区域空间格局逐步完善,“一核”首都核心功能优化提升,“双城”联动引擎作用不断凸显,“三轴”人口产业集聚作用显著,“四区”差异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多节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


  近年来,京津“双城”联动进一步加强,尤其在轨道交通建设、创业园区协作、协同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双城”共同发挥了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据统计,京津两市GDP占区域GDP比重从2015年的57.02%上升为2019年的58.50%。


  京津、京保石、京唐秦是京津冀区域的主要通道,也是主要的产业发展带和城镇集聚轴。京津发展轴沿线主要城市北京、廊坊、天津经济发展速度快,“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建设步伐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优势突出。《报告》指出,宝坻区正处于京唐秦发展轴线的重要节点,可重点将其打造成该轴线上的活力新城、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接地、科技绿色产业重镇和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应持续优化空间布局,找准定位,发挥各自优势。天津应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重点文化项目,培育一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进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展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


  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


  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被认为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其不仅有利于扩大就业,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近年来,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整体呈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占比逐渐上升的趋势。


  当前,北京经济状况与产业协同呈现服务主导、科技主导的高端化趋势,北京已成为先进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天津第三产业增长迅速并超过第二产业,总体呈现工业化和高新化特征;河北省以第二产业为主,但第一产业仍具有重要地位,第三产业相对滞后,且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京津冀三地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发展方向不同,这既是产业协同发展的障碍,也是区域产业转移升级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天津产业结构经历了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并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服务行业开始建立比较优势。《报告》针对“十四五”期间产业协同提出发展策略,未来京津冀三地需进一步引导产业升级转移,明确产业链条各部分分工,合理规划区域产业结构。天津应发挥天然港口优势,进一步增强生产和制造基地功能,以商贸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为主导,大力推进服务型经济发展。在加强区域产业互动的同时,积极引导三地产业有序梯度转移,从而达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实现三地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生态联防联治成效显著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规划》为统领,共同制定大气、水、土壤和固废领域的专项规划,统筹区域污染治理效果显著。


  目前,京津冀联防联控体系已基本形成。三地共同编制了《京津冀区域环境污染防治条例》,研究推动建立立法体系,实现区域立法突破。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生态联防联控的治理手段和举措由单一的强制性行政命令向结合多方位的规范法制、市场激烈、宣传引导转变;治理内容逐渐涵盖生产、消费全链条,从末端不救转向源头管控,联防联控体系逐步向精细化、动态化、专业化、成熟化迈进。


  《报告》梳理对比了京津冀大气主要污染物、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产业优化与能源使用改良等数据,结果显示,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和PM2.5年均浓度差距均呈降低趋势,三地在“散乱污”企业治理和对污染行业去产能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三地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天津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领域发展成效尤其显著。


  互联互通带动产业升级


  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为城市发展输送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京津冀都市圈作为中国都市圈兴起的典型代表,近年来,三地联手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基本实现京津石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形成环首都1小时生活圈。目前,天津5条连通北京的高铁城际铁路中,除已建的京津城际、京沪高铁和在建京滨、津兴铁路外,还增加了京秦第二城际铁路。


  《报告》分析对比了东京、纽约、巴黎和伦敦世界四大都市圈交通体系发展现状,对京津冀加快交通一体化进程给出路径建议。《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应完善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绘制智能交通“一张蓝图”,打造交通运输信息共享交换“一个平台”。以运输通道为基础,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建设交通网络,未来轨道交通要连接区域内主要节点城市和沿海港口,在线路规划范围内10万人及以上人口的城镇设站,有效支撑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天津凭借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厚实的经济基础及仓储物流发展优势,利用城市群协同发展机遇,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有望成为京津冀地区仓储物流中心。

京津冀